新闻资讯
联系我们
CONTACT US
服务热线
15602288302
15602211129
座机:020-61013358
广州市黄埔东路3529号金业纸业商务中心三楼309
推荐新闻
文/廖保平
“珠海好警察” 陈球忠顶着暴雨,在齐腰深的积水中背负一名被困白叟就医的照片感动不少网友。阿里巴巴公益官方微博颁布发表奖励他一万元,传递正能量。陈球忠却婉拒了奖金,并表示本人只是实行警察的职责。
不晓得从何时开端,我们观念或教育里,将做坏事视为本份、本职的事,不肯意、甚至不屑于承受物质的报答奖励,觉得唯有如此,才乾显得崇高,不污德行。这貌似张扬了品德,其实是扼杀品德,是“不品德”的行为。
为了阐明这个成绩,我们无妨看看孔子的剖析。《吕氏春秋·察微》记载有“子贡赎人”和“子路受牛”两个故事,很能阐明成绩。
“子贡赎人”说的是:鲁国之法,鲁报酬人臣妾于诸侯,有能赎之者,取其金于府。子贡赎鲁人于诸侯,来而让,不取其金。孔子曰:“赐失之矣。自今而往,鲁人不赎人矣。”翻译过去是讲,鲁国法律规则,能从邻国赎回被掳作奴仆的鲁国人的人,政府会给予必然的奖金。有一次,子贡赎回了奴仆,却推让、回绝支付奖金。孔子责怪他做错了,由於从今当前,鲁国人将不会赎回奴仆了。
“子路受牛”说的是:子路拯溺者,其人拜之以牛,子路受之。孔子曰:“鲁人必拯溺者矣。”翻译过去是讲,子路救了一个溺水的人,人家送了条牛来感激他,他收了上去,孔子夸奖他,说鲁国会更多人下水救人。
子贡做了值得人们称道的事,为了显示崇高,不承受报答,起到了止善的作用;反之,子路做了坏事承受报答,看起来令人不齿,却支起到了劝德的作用。所以孔子得出了“子路受而劝德,子贡让而止善”结论。
为什么会这样呢?管仲在《管子》里早已给出了答案:“乱主不量人力,令于人之所不克不及为,故其令废;使于人之所不克不及为,故其事败。”就是说,假如品德或法律使得普通人都做不到,要强者所难,就难以施行和完成,最终会如一纸空文。
回头看子贡,他是“富可敌国”的大商人,花钱赎人對他来说小菜一碟,可以不在乎政府的奖励,但是普通人去做这种事,假如没有相应的物质奖励,志愿要增加很多,这不是要断了鲁国奴仆回国的路吗?本来挽救行为是大家都想去做的事,被子贡这么一搞,变成了需求铁面无私、品德崇高才乾做,于是超出了普通人的才能,就没有人情愿去做了;一旦去做了并支付政府的报答,就会被人们拿来与子贡比照,被批判成自私自利、品德低下的人,这不是自找罪受吗?谁还会情愿甘受品德批判去做?
子贡“以其无私成其私”,取得了品德荣誉,成为品德典范,却将整个社会置于不“不品德”之中——抬高了人们做坏事的门槛,有形中打击了更多人的劝德行为。所以说,子贡式的行为不值得倡导,而子路式的行为反而值得鼓舞,人人像子路那样做坏事承受报答;哪怕职责之所在,也会因尽职取得报答而鼓舞人们愈加尽职,这样的社会必然会更好。
我在卖思想:www.laowupaiqian.net
-->